首页 /   语言艺术教学 /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人生最大的乐事,是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遇上一位名师,这位名师不仅课讲得令听者如痴如醉,他还是人生命运的导师、幼小心灵的守护神、为迷途羔羊指点迷津,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想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成长为名师呢?语言艺术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老师学问再高,但是表达不好或者表达不清,他的学问是要大打折扣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所以,我今天的题目就是“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希望听了这节课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语言力求生动有趣。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要练习自己的口才。口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一个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激趣的老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也很难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老师,就要想法设法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生动幽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传说清朝末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他去参加乡试,由于不学无术,试卷到手却什么也不会,最后到交卷的时候没辙了,就在试卷末尾写了一行歪歪斜斜的字:“我是李鸿章大人的亲妻”,可是他不会写“亲戚”的“戚”竟写成了“妻子”的“妻”。这位主考官就相当的幽默,你猜他怎么样批改的?他批了六个字“所以我不敢娶”,他将错就错,把录取的“取”写成娶妻的“娶”。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批阅学生的日记和作文时,是不是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你又是怎样批改的呢?有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批语呢?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就归功于教师语言趣味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激发他们,让学习的全程活动生动活泼,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教学语言的首要前提是动情,然后有趣。趣味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讲究艺术,更要注意说话技巧。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声调的变化,发音轻重,速度快慢,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等都要有讲究。同时还要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不同,确定自己相适应的语速语调变化,力争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和谐,与教学过程和谐。避免贫乏、呆板、干瘪、枯燥的无色语言,忌讳表达含糊,阐述不明,含混不清,半吞半吐,或者具有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的毛病语言、无效语言,那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说话处处皆学问。

  除了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外,还要注重你平时的说话,说话处处皆学问。我们在座的许多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所以我们要切记,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面对我们的孩子,如何开口说话。

  我这儿有一个中西教育的最常见的对话,大家可以听一听:

  家长篇

  1、 对走路摔倒的孩子

  中国:来,宝贝,妈妈抱你起来。

  西方:孩子,勇敢一点,自己站起来。

  2、 对孩子的爱好

  中国:孩子,我给你报了钢琴班、美术班、作文班-------你可要好好学呀。

  西方;孩子,努力做你想做的事吧。只要你觉得有意义,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

  3、 对孩子的将来

  中国:你必须好好学习,考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

  西方:孩子,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途径有很多。

  4、 对临考的孩子

  中国:我告诉你,你给我好好考,要是再考不不及格,看我怎么收拾你。

  西方:孩子,轻松地去考吧,只要努力了,就不用去计较结果。

  老师篇

  1、 对犯错误的学生

  中国:你这个学生到底怎么回事,明天叫你家长来,听见了吗?

  西方:孩子,和老师说说怎么回事呀,下次可要注意。

  2、 对课堂上学生们的异议

  中国:安静,全都听我说。

  西方:同学们,有什么不同意见吗?你说说。

  3、 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中国:你们几个怎么又不及格?你们几个影响了全班的成绩,知道吗?下次如果要是再不及格,你们就不用来上学了。

  西方:跟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是老师讲课你们听不懂呀,还是试题太难?

  听完了这样的对话,似乎很可笑,但是它却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问题,而且我们现在许多的老师还在重复着这样的错误,我们脱口而出的不加考虑的语言正在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希望大家在开口讲话之前,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面对我们的孩子,千万要想好了再说。

  三、少说三句话: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

  这是从一个调查中得出的结论,中国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这三句话确乎是中国式的,它们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无可厚非,但这三句话的不断重复会达到怎样的教育效果,究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我们现在经常在上课之前提醒自己:切勿使用语言暴力,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损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语言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严格。

  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批出来的。

  我看过一篇移民到美国的一个中国人写的一篇文章,感触很深。下面我把这篇文章给大家读一读,肯定对你今后教育孩子的时候有帮助。

  美国人从小就牛

  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牛,不论他的第一声啼哭如何嘹亮。美国人的牛气,是熏陶出来的。

  女儿小的时候,我带她去学棒球。和她一起的,有一大堆美国女孩子。只要女孩子挥一下球棒,在旁边观看的大人堆里,就能听到一声尖叫或者不那么尖的赞叹:‘太好了,真了不起,我亲爱的小宝贝,我爱你。

  轮到女儿打球了,后面的小女孩扔给她一个球,她击不中,再来一个球还是击不中。我站起来,急了,大声喊:“路易沙,好好打!”哪知道教练喊的却是:“试得很好!再试一次!旁边有个认识我女儿的美国妇女站起来大声喊:路易沙,再来一次!你能够做到!

  女儿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教练说了一次又一次:“试得很好,再试一次。我也跟着学会了:试得很好,再试一次,你能够做到。

  直到女儿最终击中了一次,大家都给她鼓掌。教练高兴地说:路易沙,你真棒!那个美国妇女也大声喊:路易沙,我刚说过,你能够做到的。

  练习结束后,小女孩们都跑到父母身边,有的大声问:“妈妈,我今天很棒,对吗?妈妈回答:”我亲爱的小宝贝,我为你感到自豪。“然后把孩子搂到怀中。

  女儿低着头来到我跟前,低声说:爸爸,对不起,我今天没打好。

  我说:不,路易沙,你今天打得很棒。

  真的?女儿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真的?爸爸,我今天打得很好?

  是的,我告诉她,“你尽了你的最大努力,并且,你一次打不中,又打一次,决不放弃,这是最让爸爸高兴的。我为你感到自豪。”女儿扑到我的怀中,说:“爸爸,你是最好的爸爸。”

  你很棒,试得很好!再试一次!尽你最大的努力!决不放弃!我为你感到自豪!这是许多美国父母经常对子女说的话,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

  回头想想我们自己,经常对自己的学生或者自己的孩子说的都是怎样让人泄气的话:你真笨,要听话,别乱跑,没出息,你为什么就不能像谁谁谁。这些话啊,以后可不能再说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批出来的。当家长的和当老师的要有善于表扬的心态,舍得夸孩子,特别是感觉孩子缺点很多的家长,很多时候需要带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让孩子从你这儿得到一种信心,得到一种关爱,得到一种被关心、被肯定的感觉,他的责任感就焕发出来了,于是他的学习就会有突破的,甚至创造奇迹。所以当家长的和当老师的要舍得去表扬孩子,以这样一种心态你会突然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表扬。

  我们都知道中国一个作家叫郑渊洁,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家长,因为不满学校的教育,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主动让孩子退学,回家自己给孩子编教材,亲自教自己的孩子。学的都是实用的知识,所以他的孩子18岁的时候就用自己承接网站设计维护所得的报酬给自己买了辆奥迪A6轿车。这是非学校教育成功的例子,他的很多话都说的很有道理。我们看一看。

  所谓的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

  就像汽车有保修期,人生也有保修期。人生的保修期就是18岁,如果18岁之后还要由父母管,那就是废品、残次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在于做父母的是否善于发现——合格的教师和父母,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五、用睿智的语言培养出高能力的学生。

  要做最成功的教师,最需要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循循善诱的方式,加上幽默睿智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们要力求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青出于蓝而且要胜于蓝。现在老师的角色首先是教练,教出比自己水平更高的学生才是出色的老师。刘易斯的教练肯定跑不过刘易斯,刘翔的教练肯定跑不过刘翔,但是刘易斯、刘翔都离不开教练。老师就是要用独特的语言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朝着成才的方向一直走下去。

  走出别人的脚印。

  人家培养的是能力,而我们灌输的是知识。

  我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对话》栏目曾邀请中美两国高中生参与交流。美国的学生都是当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都是即将被北大,清华等著名大学录取的高才生。整个节目中的两个环节,让人印象深刻。

  谈到各自的价值取向,主持人分别给出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一致选择真理和智慧。他们解释说:如果我拥有智慧,掌握了真理,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中国高中生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人选择财富,有人选择权力。

  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的主题,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官本位观念,在他们的脑海里早已根深蒂固,社会上对于金钱的过分热衷,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学生们的选择,清楚地反映出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劣根性。

  接着,主持人要求制订针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从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到吟咏茶马古道,而且,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萧,三个女生大合唱,一会儿又是一个人深情背诵诗词,最后是大合唱。针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是组织大家去非洲旅游,外出组织募捐,或是去非洲建希望小学。

  有一个留美的华裔作家提出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你的援助计划必须打动我。我还要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真正发挥了作用。”

  中国学生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上来。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的实际情况,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爱滋病、避孕药等实际情况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那些预算竟然精确到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与美国学生的成熟、干练不同,中国学生基本上与社会实际脱钩,眼光局限,而且欠缺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

  当中国学生应该展现理想和精神的时候,他们在追逐金钱和权力;当中国学生该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吟诗,不着边际地漂浮。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呢?能不能全怪我们的学生呢?恐怕不能吧?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确实该好好反思了,我们每天这么忙、这么累地灌输给学生的知识究竟哪些是有用的呢?我们是不是只知道灌输死知识,而忽略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呢?

  我们用一节历史课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高中的一道历史题:我们中国是这样问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

  美国是这样问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在?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不够强大,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教师一看,说:真棒!分析得好。得了A。其实这种题目老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是做题的学生们都得思考。而我们出的题呢?只须背诵就OK了。所以我们今后再出题的时候就要考虑了,你究竟是要学生背会呢?还是让学生由思考而学到什么呢?

  再看日本的。他们的教师是这样出历史题的: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请分析。

  其中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我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战争的准备。

  再看其他日本学生的判断,也都是中国跟日本的摩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是2015年至2020年之间。

  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开政治因素来看这道题,我们的历史教育就很有问题。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定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每个学生都努力做答案。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偿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那又怎么样,反正都赔了嘛!银两都给了嘛!最主要的是将来可能会怎样!

  人家培养的是能力,而我们灌输的是知识。

  不能完全责怪孩子,应该反省的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从现在开始,应该怎样去说话,怎样靠我们的幽默睿智生动活泼的语言点燃我们孩子的求知激情,表扬他们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激励他们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冲刺,培养出他们超长的能力,那么不久的将来,等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不会茫然失措、不会无所适从。只能是更自信、更沉着、更成熟,那么将来的世界,必是他们的天下。

  六、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阅读课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体温。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老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 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这,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我当时就在他们当中。

  我希望我们好好揣摩一下这位老师充满睿智的语言,然后再想一想,自己以后怎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