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在药都流行近两百年 - 教育新闻 - 广州爱乐艺术培训中心
据业内人士估算,唢呐在药都被广为应用至少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也正因为如此,在药都有很多从事这一老手艺的艺人。39岁的周飞燕就是其中的一位。
周飞燕生在唢呐世家,他的爷爷从幼时便开始吹唢呐,然后代代相传,直到他从十几岁把艺术的接力棒接过来,并在亳州梆剧团工作。
周飞燕介绍说,上百年来,在我市,唢呐常作为领奏乐器或与锣鼓结合演奏,适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和雄伟、壮阔的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豪放、泼辣的曲调,能够深刻而细腻地抒发乐曲内在思想感情,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乐器。它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古代多用于鼓吹军乐,而今日民间的礼丧喜庆、迎神祭祀更是少不了它,在地方戏曲中唢呐也有一定的地位,因而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它既可独奏、合奏,又可为歌舞和戏曲伴奏。演奏的曲目也从原来单纯的曲调演变为与笙、电子琴等互相搭配演奏完整的流行曲目。
据《中国乐器》及《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等资料统计,我国有20个民族流行唢呐演奏。但流行地区不同,其称谓也各不相同。汉族现有唢呐、大笛、喇叭、海笛、大杆、二杆等名称。那么,药都人民是如何称谓它的呢?
周飞燕拿出大、中、小三个唢呐,指着最大的唢呐告诉记者,药都人习惯上把最大的唢呐称为海笛,然后从大到小依次为中笛和小笛。其中小笛又被称为“尖音笛” ,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异常清脆。
周飞燕说,唢呐在90年代以前非常盛行,后来随着音像制品进入市场,再加上有些人简化了办喜(丧)事的程序,所以现在每年的演出量已从前些年的几百场减至100多场。
起源地的三种说法
唢呐的起源地又在哪儿呢?
周飞燕介绍说,关于唢呐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波斯。第二种说法是起源于我国新疆(出于曲艺家周箐葆1984年所著《唢呐考》一文)。周箐葆根据开凿于公元3世纪的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中的唢呐图像,认定唢呐最早产生于我国新疆,之后由突厥族传至阿拉伯国家和印度,又向西传至北非和欧洲。
第三种论点是起源于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出于曲艺家贾衍法1996年所撰《乐声如潮的唢呐之乡》一文。他认为,唢呐在东汉时期已在中原地区流行,只不过那时不叫唢呐,而叫“大笛”。到了明代才开始采用波期语的音译。
三种唢呐起源说中的后两种后来被否定了,而日本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虑,说明中国唢呐来源于国外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一种语言中的物品名称容易在其他语种中以相近的语音保存下来。因此,中国唢呐源于中亚的论点在未发现新的证据之前应当是符合实际的。
周飞燕说,唢呐还能运用它独特的音色和技巧,表现不同的风格和情调。作为民间艺术能够经久不衰,并逐渐由过去的地摊转入舞台,由野外转入室内,成为深受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喜爱的器乐艺术,赖于它始终植根于民众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之中,与人民的生活交融在一起,用它独有的艺术手段去反映和体现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唢呐演奏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需要有新的发展和变化,但只要它始终保持在内容上贴近大众,在技巧上不断创新,一定会成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