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乐曲进语文课堂营造氛围 - 教育新闻 - 广州爱乐艺术培训中心
本报讯伴随着传统古筝乐曲,大同初级中学何菊英老师在课堂上朗诵了冰心的作品《笑》,一瞬间,营造出一个与文章相契合的清幽氛围。学生们从音乐和老师语调中既初步了解了文本,而且还更容易揣摩到作者的情感表达。这是记者日前在大同高级中学举行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展示研讨活动”上体验的一节语文展示课。
据悉,此次教研活动主要针对目前学生普遍忽略母语和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而举办的,与会专家们共同探讨如何配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把语文学科作为一个传承文化的载体发挥得更好。
“在课堂上增加些小花样能让学生多方面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能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开展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改变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索然无味的固有印象。”何老师告诉记者。记者发现,学生除了课本以外,还随身携带了一本资料,据说,这些都是学生平日的古诗词摘录。老师认为,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的日常积累是基础,而老师则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促使知识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该文中,月亮、秋雨都是作者反复提及的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物象,请同学再举几例。”于是资料本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春江花月夜》等等古诗词,学生当场就温故知新了。
曹杨二中王伟娟老师的一堂高一作文指导课,是根据目前国外改编我国名著《西游记》的社会现象而引出的。老师边在课上穿针引线,融入许多我国四大名著的知识,边把学生对此“喜忧参半”的心情上升到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上去。
如何让学生将目光从洋快餐移到粽子上来,将热情从情人节移到七夕节来?在课后点评中,不少专家认为,应试教育使得“考什么,教什么”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出发点,然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应与传承文化的应有功能背道而驰。融入传统文化的语文课,既能使学生获得应试的成功,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资深语文教育专家陆继椿认为,充分发挥高考和中考的导向作用,能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得以传承。语文成绩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如果今后能在高考和中考语文试题中多增加些传统文化的分量,就能使那些传统文化功底真正扎实的学生,脱颖而出。□记者|沈晓庆|报道
据悉,此次教研活动主要针对目前学生普遍忽略母语和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而举办的,与会专家们共同探讨如何配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把语文学科作为一个传承文化的载体发挥得更好。
“在课堂上增加些小花样能让学生多方面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能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开展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改变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索然无味的固有印象。”何老师告诉记者。记者发现,学生除了课本以外,还随身携带了一本资料,据说,这些都是学生平日的古诗词摘录。老师认为,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的日常积累是基础,而老师则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促使知识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该文中,月亮、秋雨都是作者反复提及的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物象,请同学再举几例。”于是资料本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春江花月夜》等等古诗词,学生当场就温故知新了。
曹杨二中王伟娟老师的一堂高一作文指导课,是根据目前国外改编我国名著《西游记》的社会现象而引出的。老师边在课上穿针引线,融入许多我国四大名著的知识,边把学生对此“喜忧参半”的心情上升到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上去。
如何让学生将目光从洋快餐移到粽子上来,将热情从情人节移到七夕节来?在课后点评中,不少专家认为,应试教育使得“考什么,教什么”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出发点,然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应与传承文化的应有功能背道而驰。融入传统文化的语文课,既能使学生获得应试的成功,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资深语文教育专家陆继椿认为,充分发挥高考和中考的导向作用,能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得以传承。语文成绩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如果今后能在高考和中考语文试题中多增加些传统文化的分量,就能使那些传统文化功底真正扎实的学生,脱颖而出。□记者|沈晓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