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教学 /   大胆探索美术教改 夯实学生审美素养

大胆探索美术教改 夯实学生审美素养

         2001年秋实施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在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相继颁布实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改革也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实施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在整个美术教育链中承前启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近五年的课改实验中,教师们在努力地拓展自己的视野,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艺术素养的同时也在探究新的课程实施途径。积极地思考并探索着如何切实发挥好基础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效,让学生受到美术文化的熏陶,培养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艺术能力等等课题。

 

        一、客观定位基础美术教育

        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中,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相并列,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是倾向于一种感性的、诱发学生个性形成的情感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本层面,它决定着艺术教育的性质、功能、规律和方法。中外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审美培养的最集中和最典型形态,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在课程的设置上,艺术课程是美育的专门课程,其美育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各类课程无法比拟的,是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只有从美育的角度来理解和要求学校艺术教育,我们才能正确确立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教学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好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行的教育模式,有上百年历史,各门学科的设立,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都体现着学科独特的教育功能价值。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做了这样的描述,“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相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它“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对学生能实现提高审美情操、理解美术文化、增强创新实践能力、调节身心、规划人生等价值。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已成为对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美术知识技能,将包涵有更多文化信息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促进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学习习惯都将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正确树立美术教育观念

        新课程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建各学科教学的知识目标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促进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合理的美术学习方法,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价值取向。为此,我们应自觉树立起人文主义教育观、综合的教育观和课程建设者的教育观。

        1. 人文性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特征。新课程倡导的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的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强调美术学习的文化属性,把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介绍给学生,不仅传授了美术术知识,培养了美术素养,还使学生掌握了艺术中的人文精神,突出了艺术教育的人文性。通过美术作品可以来了解到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文化特征和诸多方面。从以知识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观念转变,重新审视我们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怀,更多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过程,更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还体现在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上,需要重新认识和反思我们的教学活动,也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知识结构,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种改革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虽然有了压力,有了挑战,但更多的是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