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民乐会”成黄金品牌 民乐研讨会在京召开 - 乐器新闻 - 广
上周日,“春潮2004北京新春民族音乐会”成功在北展剧场举办。这场音乐会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文化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办,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公司承办,北京音乐广播、北京电视台文艺中心、北京娱乐信报社协办。继这个音乐会之后,主办机构又趁热打铁,召集众多音乐家、乐评人对刚刚结束的这场音乐会进行了研讨。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陈志强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专家还包括著名音乐家李西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作曲家张殿英,北京音协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杨青,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张大龙,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音协前秘书长朱广星,中国歌舞团著名词作家、乐评人宋小明,作曲家吴大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著名乐评人赵世民,劳动人民文化宫文艺部部长修峻,中央广播艺术团副团长艾立群,中央广播民乐团副团长张高翔,北京音乐台台长邵军等。专家们对2月1日在北展举办的“春潮2004北京新春民族音乐会”进行了热烈讨论,肯定了这次音乐会的成功,纷纷称赞主办机构思路正确,策划大胆,很有魄力。他们认为,在这场音乐会中涵盖了近20年来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成绩,对有影响力的民乐进行了展示,创意非常好。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并希望这个音乐会能够每年搞下去,一年比一年好。填补了民乐传统与现代间的空白今年这场音乐会在风格和形式上分成了两个部分,上半场是比较传统的民乐,下半场则加入了电声等多媒体元素。专家们对此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张殿英认为,这两种风格可以搞成两场音乐会,在不同场地演出。杨青则表示,主办方很有魄力,把不同风格、不同审美标准的节目放在一起,以前是没有这样的音乐会的,策划者敢于把这个放在观众面前是很好的事情,这才能提供给大家一个探讨的话题,不然我们的民乐永远都是《喜洋洋》、《步步高》等作品,渐渐地会让人对民乐减少兴趣。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陈铭道教授表示:“这场音乐会很有新意,主要表现在它的作品确实是作为音乐会的作品进行创作。比如说杨青的《淘金令》、谭盾的中国拉弦组曲《天影》第三乐章以及朱琳的《舞之光影》等作品确实都是为音乐会的大乐队量身打造的,不像以前随便为了演奏草率地配了器拿上来演奏。音乐会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我们传统的民族音乐会从前对于通俗的电声乐队基本上采取排斥的态度,觉得电声乐队不能登大雅之堂。听了这个音乐会,我对其中电声部分没有什么反感的地方,觉得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气氛。同时,通过音乐会我们可以体会出,我们的音乐观念已经发生的变化。”中国音乐学院研究部主任谢嘉幸教授也认为,本次音乐会体现出的最大的特征就是多元化,传统民乐和现代民乐、传统乐器和电声乐器同时出现在一台音乐会上,真正体现了雅俗共赏。同时,这场音乐会也填补了位于传统民乐和现代民乐中间的空白。对于雅俗共赏的音乐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创意,它将带动和填补中国音乐生活倾向性的热潮,并起到推动作用。专家们对音乐会的节目也有很高的评价。张大龙表示,张维良演奏的《涅》创意非常好,给人留下很多幻想,王勇的演出也非常富有青年的活力。宋小明认为,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告诉人们民乐也能够出现明星。赵世民则从新闻宣传的角度上表示,参加音乐会的几大作曲家如谭盾、郭文景等,以及吴碧霞、朱哲琴等重要演员,都是很值得媒体进行重点宣传的热点人物。全力打造新春民乐会的响亮品牌研讨会上,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这场音乐会的价值,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民乐系副主任、指挥家王甫建认为,这个音乐会在这个时间段举办本身就是成功的。说实话,近两年我们都跑到国外去开新年音乐会,但是在我们本土类似金色大厅这样的演出前几年从来没有过。总是管弦乐团搞得红红火火,民乐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从来没有一台像样的音乐会。从这个角度上看,这台音乐会确实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专家们也对这场音乐会的不足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并提出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大家一致的意见都是希望音乐会能够每年一届办下去。专家们一致认为民乐有着很好的未来前景。宋小明指出,我们有作品的资源优势,也有演员的资源优势,又有着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些优势,而且中国的民乐在世界音乐中还是没有被完全开发的,很有潜力可挖。民乐不仅可以吸引固定听众,也可以吸引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因事没有到场,但他特意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他认为,这台音乐会创意好、定位好,希望每年这个时段都搞上一台“北京新春民族音乐会”,打造出响亮的品牌,不仅增强节目的喜庆氛围,也是对上一年优秀节目和好作品的盘点。整台音乐会都是当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代表性的节目,可谓是多姿多彩、精英荟萃,有看点、有档次,不是搞几个节目凑上一台“娱乐节目”,而是为了推动民乐事业的发展。
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陈志强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音乐会之后,这个研讨会也开得非常成功。首先是把音乐界的很多人集中过来,关心我们这个音乐会;第二是大家畅所欲言,肯定了音乐会的成功之处,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为下次办好这个音乐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文联党组从2001年就很重视也很支持办这个音乐会,这个音乐会从整体上说很成功。音乐会应该办出特色,要充分尊重总策划的想法,把握大的原则。今年的音乐会是第二次办,领导也比较认可。陈志强提出,音乐会要有创新的东西,有创新才有突破,有突破才有发展。就像我们办杂志、拍电影一样,办杂志不是光给作家看的,拍电影也不是光给演员看的,咱们的音乐会要更多地考虑受众。他说:“在音乐会的筹备过程中,文联党组也十分重视,听取了筹备工作的汇报,也明确提出了一些要求。这场音乐会的成功离不开策划人李西安老师、金兆钧老师他们的心血,也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支持。文联党组也下决心要把这个音乐会作为一个品牌推出来,要下大力气去做。”音乐会创作初衷:总结20年来的民乐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本次晚会的总策划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西安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传统民乐的保存,推动现代民乐的发展以及将“雅俗”分开。谈到策划本次音乐会的初衷时,李教授认为,主要是想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在“雅俗”之间形成一个张力场,在保持和发扬传统民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对民乐与流行音乐进行大胆的结合。而另外一位策划人、著名乐评人金兆钧也认为,不能一提到民乐就想到《喜洋洋》或者是《北京喜讯到边寨》,时代在发展,民乐也在发展。据了解,事实上,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很多音乐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同时许多现代通俗音乐家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民乐小品,只是一直没机会进行集中展示。今年年初,北京音乐家协会就打算举办新春音乐会,目的在于总结20年以来在民乐改革上新的突破,这个初衷和几位音乐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一台结合传统和现代、古典与流行的新春民族音乐会就新鲜出笼了。在音乐会曲目的选择上,主要是本着贴近群众、贴近时代、符合新春音乐会的喜庆氛围的原则,在音乐会整体设置上也作了大胆的尝试。原本认为这样一台音乐会的组织并不是很容易的,可是后来主办者发现参加演出的演员们的参与热情出乎他们意料。原先主办方要求第一个腰挎二胡进行演奏的王晓南在演出使用伴奏带就行,而她认为这样不能代表自己的水平和实力,于是自己花钱请来电声乐队,又特意制作了一套演出服。而笛箫演奏家张维良为了这次演出也特意创作了一首曲目《涅》。而王勇也为此坚持带来自己的原班人马——一支乐器众多乐手众多的庞大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