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琴弓的最佳原料 濒临灭绝的巴西国树巴西木,一年只砍100棵 -
30年才能成材
巴西木是巴西的国树,巴西的国名就是因它而来。巴西木虽色泽深浅不同,但都呈红色。葡萄牙人来到南美大陆,看到这种树后称它为巴西木,巴西与葡萄牙语中“发红的灰烬”一词发音相似,许多人推测,巴西木是因此树的颜色而得名。巴西木主要生长在巴西的伯南布哥州,因此也被称为伯南布哥木。伯南布哥木是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对这种树的叫法,是“红棒”的意思。
巴西地处南美洲,北部领土靠近赤道,80%的国土位于热带地区,终年充沛的雨量和亚马孙河流域的肥沃土壤,使得大西洋沿岸成为热带雨林区。巴全国森林面积442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52.2%。但最适合巴西木生长的地方是东北部的伯南布哥州,独特的地理、气候、光照和排水性能,使它成为誉满全球的巴西木产地。
巴西木一般都有30米高,树干直径1米左右,长到20米以上后,又出现若干15米高的分杈,树干为暗红色,树杈枝繁叶茂,四季常绿。巴西木生长缓慢,30年以上才能成材。
历经两次浩劫
巴西木密度大,硬度强,弹性好,抗腐性强,耐磨不裂,抛光平滑,色泽光亮,纹路华丽。但是在葡萄牙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并没有大规模开采。当时的印第安人只是拿它来做狩猎的工具,再者,就是少量地提取树心的汁液做染料。印第安人在举行庆典祭祖等重大仪式时,把树心的红色液体涂在容器上,把所穿的衣服染成红色,以示喜庆求吉利。此外,印第安人认为树液和树皮有强身滋补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对某些癌症确有抑制作用。
16世纪初,葡萄牙人来到了巴西。在这里他们没有发现梦寐以求的黄金,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样宝贝———巴西木,这种树是绝好的染料原料,而在当时的欧洲纺织业开始兴起,染料是紧俏商品。于是,葡萄牙殖民者纷纷圈地建厂。靠着对巴西木从巴西到欧洲运输线的开辟,这些人大发横财。他们从欧洲出发到巴西淘金时几乎身无分文,回国时个个腰缠万贯,被称为在巴西发了财的葡萄牙人。
作为当时上好的染料原料,巴西木受到殖民者的狂砍滥伐,直到1856年化学合成染料问世,对巴西木的滥伐才停止。
但是,好景不长,法国人图特父子发明了现代提琴弓,同时指定巴西木为提琴弓最佳原料。可别小看了不大的琴弓,并不是所有的巴西木,并不是巴西木的所有部分都能制作,它需要锯下大树千挑万选,耗费惊人。19世纪欧洲的一名提琴专家称,制作一个上好的七八十克重的琴弓,需要砍倒8到10吨的巴西木。因而现代琴弓的出现在巴西再次掀起巴西木砍伐潮。成船的巴西木板材被源源不断运往欧美各地的乐器制作厂。
另外,进入20世纪后,制糖业在巴西兴起,许多农民纷纷开田种甘蔗,巴西木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现在到伯南布哥州的林区去看,昔日成片的原始森林已不复存在,一般人很难发现真正的巴西木,专业人员也要到林区深处,才能找到巴西木。据有关机构的统计,现在巴西木的生存面积只是原来的5%。
伐多少棵树,种多少棵树
国际音乐界已经认识到,再不对巴西木实行保护,后代提琴手们将面临无良弓可用的局面。于是,他们成立了“国际保护伯南布哥木行动”组织,大声疾呼。一位名叫赖默的业余大提琴手,奔走于欧美音乐殿堂和巴西热带丛林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募捐活动,募得的钱全部捐给了巴西林业部门。欧洲的许多提琴厂家在提琴价格中专门加入了一项内容:巴西木保护基金,每卖一把琴就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此。
巴西政府对巴西木的保护也十分重视,已明令对巴西木贸易实行国家垄断,限量出口。国家和州分别立法规定,没有政府当局颁发的砍伐许可证,不许私自砍伐,违者严惩不贷;准许开发的,也要承担再植的责任,规定伐多少棵种多少棵,使林区面积不减,力争有所增加。新近成立的玛格拉特基金会,出资在伯南布哥州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和教育运动,让当地印第安人加入到保护运动中来。野生植物管理局则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对巴西木的分布进行普查,对每棵巴西木进行编号,研究先进科学技术,使巴西木根深叶茂。
当然,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适当的巴西木贸易仍在进行。全世界200家顶级提琴厂家每年都要派人到巴西采购。巴西森林保护和管理局官员告诉记者,国际上现在每年对巴西木的需求量是200立方米以上。虽然现在巴西木的利用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但仍很低,仅在20%-30%之间,估计一年需要1000立方米的木材,以一棵树产板材10立方米计,需砍伐100棵树。
《环球时报》〔20040414 第6版〕